先說結論

兩者都是「降摩擦、抗磨損」的添加劑:

  • 二硫化鉬(MoS₂)是固體潤滑劑,像超細粉末,能在金屬表面形成滑順保護層,降低摩擦與異音,但久放或少開車可能沉澱、甚至堵塞濾網。

  • 有機鉬(OMC2)是油溶性的液態添加劑,平常溶在機油裡,不會有顆粒沉澱;在高溫高壓下分解,現場生成一層 MoS₂ 薄膜貼在金屬表面,達到減磨目的。不過「有機物」本質在嚴苛高溫下比較容易氧化,若配方抗氧化不夠,可能讓機油較早劣化;選油時就要注意整體配方與更換週期。


二硫化鉬 MoS₂:怎麼幫你的引擎

MoS₂ 化學性質穩定、耐高溫,顆粒會「嵌進」金屬表面微小不平處,像替活塞與汽缸壁補平細孔,把乾磨變成潤滑磨,於是:

  • 摩擦下降、磨耗變小,引擎運轉更滑順,異音減少

  • 因為摩擦與溫度降低,機油劣化速度間接放慢,有機會讓油品狀態維持得比較好。

  • 機油在循環時會把 MoS₂ 顆粒帶著跑,能維持效果;但如果車子常久放或很少熱車,顆粒可能沉降,久了有機率造成濾網或細油道阻塞——這是使用 MoS₂ 必須留意的風險點。

適合誰? 里程高、運轉聲偏大、長途或重負載較多、或者夏天容易高溫的車輛,使用感會比較明顯。不建議很少開或常短途冷車就熄火的使用型態。


有機鉬 OMC2:為什麼更省心

為了避免固體顆粒的沉澱問題,發展出有機鉬這類油溶性添加劑(常見化學家族如 MoDTC 等)。它平常安穩溶在機油裡,沒有顆粒、不會堵塞濾網;當引擎在高溫、極壓條件下運作時,分子會分解並就地生成一層 MoS₂ 薄膜,只在需要的接觸面形成保護層,效果包含:

  • 低摩擦、低磨耗,加速反應更順、怠速更穩。
  • 抗高溫剪切,長時間激烈或高速行駛也較能撐住油膜。
  • 因為不會沉澱,保養管理更單純
  • 需要注意的是:有機分子在高溫氧化下可能生成酸性副產物,若整桶機油的抗氧化劑、防腐蝕抑制劑不足,會讓油品提早老化。解法就是:
  • 選擇本來就含有機鉬且配方完整的品牌機油(現在不少高階全合成油原廠就加了)。
  • 或搭配抗氧化性強的基礎油體系(如高品質 PAO、適當比例的酯類)與完整添加劑套件。
  • 仍要依原廠建議里程/時間按時更換,就不會有疑慮。
    (補充:部分酯類遇水氣可能水解,若沒有配好防鏽抑制,長期潮濕環境會影響銅鉛件;市售成品油通常已用添加劑把這點補起來。)

使用的小叮嚀(關鍵原則)

  • 優先選對機油規格(黏度與 API/ACEA/原廠認證最重要),再考慮是否需要鉬系強化。

  • 遵守產品說明的添加比例與換油週期;不要混加多款添加劑。

  • 少開或久停的車,若想用 MoS₂,請確保偶爾上長途、把油溫拉高,減少沉降風險;或改選有機鉬更穩妥。

  • 任何異常(機油顏色、氣味明顯變化、油壓燈亮、怠速忽高忽低),立即檢查,不要硬撐。

合規用量的鉬系添加劑一般屬於低灰、對三元觸媒/DPF 友善的摩擦修飾劑;真正影響觸媒壽命的是磷、硫、灰分超標。但任何額外加注都有失衡風險,不建議「自己亂加到超標」。選擇有標示相容的成品油最穩。

多數優質全合成機油本來就含有有機鉬等摩擦修飾劑。重疊添加反而可能破壞配方平衡。原則:看機油規格與產品說明,如已含 Mo,就不用再另外加。

含「摩擦修飾劑」的油可能讓濕式離合器打滑。機車請使用JASO MA/MA2核可的專用機油,不建議自行添加汽車用的鉬系添加劑。

大多在換油後 100~300 公里內能感到安靜、滑順;效果壽命取決於你的駕駛方式、溫度、換油週期。按時換油,效果才穩定。

  • 追求省心不堵塞、日常通勤/長途並重:選有機鉬(OMC2)或原本就含 Mo 的全合成油。

  • 高里程、機械噪音偏大、長時間高負載:MoS₂ 的厚實邊界潤滑感受會更直接,但要確保行駛頻率夠、定期熱車與按時換油,並選用顆粒穩定、通過濾網測試的產品。

© Copyright - 厚誠貿易有限公司
- design by Morcept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