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生物分解是什麼??
可生物分解又稱可生物降解
簡單說,可生物分解的產品,是使用完後可被水中或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,不會造成環境汙染或破壞,也不會危害人類健康,更不會影響下一代。
為什麼要使用可生物分解的產品?
不可生物分解的產品最常見的有塑膠類的包裝(塑膠袋、塑膠瓶、塑膠罐、吸管….等),清洗劑,印刷油墨…..等用品,舉例來說,像塑膠袋、塑膠罐…等塑膠用品,如果沒有進入”回收系統”處理,一但流入大海,大量的塑膠會影響魚、海龜…..海洋生態,這些不容易分解掉的塑膠能在海上漂浮好幾十年以上,而且是非常嚴重。一般大自然土壤中的微生物,無法吸收、消化、分解,因而在環境中堆積,久而久之造成大自然生態體系破壞,甚至於危及人類健康進而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;許多動物也因此瀕臨絕種。看完以上說明之後,你可能會想”沒這麼嚴重吧……”,但事實上就是這麼嚴重,請看不可分解的塑膠影響到動物的影片就知。(影片出處:RE-THINK 重新思考)

生物循環圖
那清潔用的清潔劑或是噴罐呢?
像液體類的都有介面活性劑,但大多數都是化工類的介面活性劑,因為清潔性強,但也含為害人類的化學物質,如:壬基酚。
想想看我們每天都要吃飯,吃完飯後,洗碗所使用的洗碗精(如果碗沒有徹底的將清潔劑充份沖洗掉……那就會吃到化工類的….)。每天洗衣服的洗衣精。拖地會使用的清潔劑。這些大多數都一定會使用化工類的介面活性劑,為什麼??因為清潔性強、便宜、好用。
清洗完後的廢水流入河川,被水中的魚類、藻類吸收後,人又吃下這些魚,最後又到人的肚子裡;或是排放到河川後→再循著水庫→自來水系統→回到飲用水中→人們喝下污染水可能致癌,而使用的越多,我們就有可能吃的越多化工類的東西。
可生物分解的產品
環保清潔劑應避免添加以下常見但有害的化學物質:
- 磷:會造成水域優養化,導致藻類過度繁殖。
- 螢光劑:不易分解,對生態有長期污染風險。
- 含氯漂白劑:雖具強效清潔力,但會釋放有毒物質,危害環境與人體呼吸系統。
- 甲醛:刺激性強,長期接觸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。
此外,用於廚房與衛浴的清潔劑,其 pH 值應維持在 5~9 之間。過強的酸鹼性不僅可能腐蝕管線,還會破壞下水道中的有益微生物,影響污水處理與生態平衡。
選擇高生物分解度、無有害化學物質的清潔產品,不只是環保的象徵,更是為了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為下一代留下更健康、更永續的生態環境。